10月16日,林园投资公告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以及对旗下基金产品的充分信心,即日起,林园投资或实控人林园本人将跟投该司旗下所有产品新增净申购额的20%。

这意味着,林园旗下所有产品出现新增净申购的情形,林园投资或实控人林园将进行跟投。若林园旗下所有产品出现新增净赎回情形如何处理,公告并没有明确说明。
除了私募大佬出手,16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回购和不减持公告。
林园投资整体收益率表现不佳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林园投资目前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其今年来整体收益为-0.22%,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4.92%,近五年收益为146.35%,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39.06%,林园投资自成立运行至今,年化收益为15.73%。
尽管前三季度整体收益率为负,但凭借
赛力斯的强势表现,林园管理的林园投资309号产品收益率实现逆袭。
据私募排排数据显示,林园投资旗下的“林园投资309号”今年5月底的累计净值一度跌至0.502,距离去年7月底刷出的峰值已经大幅回撤了61.47%,这也是该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值。
对于亏损的原因,林园当时表示,主要在于参与了
赛力斯的定增。据悉,
赛力斯在2022年7月公告了定增结果,此次定增价格为51.98元,最终共募集资金71.30亿元。
当时参与
赛力斯定增的机构既包括广发基金、华夏基金、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建信基金等公募,
中信证券、
广发证券等券商,林园投资、源乐晟等知名私募,还有海外投资机构UBSAG。其中,林园旗下私募产品获配498.27万股,获配金额2.59亿元。
赛力斯定增结果发布后,随着新能源板块持续调整,公司股价也自高点持续回落,最低在今年6月8日跌至24.75元,至2022年7月以来累计跌幅超70%。尽管机构定增价相对当时市场价已有一定折扣,但最终随着
赛力斯股价下跌,参与定增的机构不仅被套,而且亏损还不小。
随着
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的合作不断加深,
赛力斯股价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强势回归,近期最高价攀升至78.78元,自今年6月底部以来累计涨超200%。林园投资309号今年来净值增长由此达到42.14%,在百亿私募产品中排名第三。
实际上,林园跟踪的主要赛道为消费,他也因投资白酒而出名,在
贵州茅台、
五粮液等白酒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可以看到林园的身影。“油茅”
金龙鱼上市时,林园旗下多款私募产品进入了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林园称市场已临近底部 9月25日,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进行了以“上一个十年下一个十年”为主题的直播。
林园当时表示,现在这个位置不见得是最低点,但是我们觉得离最低也不远了,最大可能也就是还有30%的下跌。但如果往上看,我们觉得是10倍甚至更多。所以从投资性价比来讲,现在这个位置是值得投资的,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进场,我们开始进场布局的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一年了。现在就是要胆子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就是要敢买,这个就叫逆向投资。
对于具体投资的行业,林园表示,在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我们还是注重大健康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在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生育高峰期,到现在这些高峰期人就变成了老龄化,而他们对一些在健康方面的开支是逐步的增加,甚至是成倍的增加。这就符合我们提到的行业需求变大的逻辑。再过30年,这些人可能都会老去,那么,现在就是投这一代人的好时机。
消费一向以来是林园重点跟踪的行业,林园表示,“出生人口如果是持续走低的话,对消费板块会有影响,而且影响会比较大。但人口出生率降低其实对整个经济都是有影响的,除了消费行业,其他行业受到的影响有可能会更大,我们的策略就是:不投。出生人口的变化是很难把握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投有把握的,比如人口老龄化。”
对于当前火热的减肥药赛道,林园表示,现在有一款GLP-1的药物,可以控制血糖也帮助减肥,比较流行,国外的用量可能比胰岛素还多,我自己也在试用,但这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半夏投资:新一轮牛市级别或超预期 李蓓掌舵的半夏投资在最新的月报中也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地产大周期出清基本完成,全球产能投资上升大周期刚起来2年,本轮产业升级中国是相对成功的,新能源汽车、机械、化工等,在国际上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比欧洲和日韩的情况要更好,产业角度未来 10 年看好。
从中短期看,中国利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最低,社融企稳回升,企业盈利回升,风险偏好位于历史最低点附近,也是最好的买点。
基于我们一如既往的框架,无论中长期还是中短期,当前都应该看好中国股市。“而且,因为当前是中长期和中短期共振的底部,而不仅仅是小周期底部,将来的这一轮中国股市牛市行情的级别是会超过过去的 2、3轮小牛市的,大概率超越5年一遇的级别,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一遇的级别。”
多家上市公司集体护盘 私募看好后市的同时,上市公司也在集体行动。
16日晚间,
固德威、
兴蓉环境、
中旗股份、
万马科技、
创世纪、
聚力文化、
荃银高科、
高澜股份、
华鹏飞、
生益电子、
隆华新材、
凯发电气、
合康新能、
凯普生物、
迦南科技、
东鹏控股、
泰坦科技、
中颖电子、
华测导航、
崧盛股份、
研奥股份、
开润股份、
美瑞新材、
安控科技、
新开源、
九典制药、
拓斯达、
宇瞳光学、
建新股份、
硅宝科技、
惠云钛业、
龙利得、
迈克生物、
宏达电子、
博汇股份、
安科瑞、
谱尼测试、
永利股份、
日科化学、
隆华科技、
横河精密、
沪宁股份等约4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控股股东、实控人及董监高等相关股东自愿承诺不减持公司股份。
此外,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力星股份、
远方信息、
万讯自控、
联合光电、
上海凯宝、
海波重科、
雷科防务、
药石科技、
佰奥智能、
卡倍亿、
诚迈科技、
金信诺、
振芯科技、
贝斯美、
东利机械、
广生堂、
迈普医学、
锦鸡股份、
华融化学等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相关股东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